後甲圓環演變史

後甲圓環演變史

2024-03-28

大家一定會很納悶後甲圓環為什麼會長這樣?

其實這是有一段淵源的。

後甲圓環最早規劃於日治時期,原本後甲圓環位於台南都市的邊緣、台南的郊區,目的是讓郊區進入市區的車輛降低車速。

在現今的歐美國家也常有這樣的設計。

一開始沒有東寧路,只有裕農路,這也是為什麼東寧路只到後甲圓環,而非繼續延伸下去。

但隨著東寧路的開闢、台1線由原本的公園路改道,加上高速公路的龐大車流,車輛更大量且快速進入市區,後甲圓環漸漸無法負荷,因此直接在中間開十字路口讓汽車通行,只是機慢車還是得繞行圓環。

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南紡開幕帶來更多車流、大灣交流道讓更多車輛經由台1線進入東區,原本就龐大的車流再加上汽機車分流所設置的混亂號誌,導致後甲圓環成為東區交通的惡夢。

而我們也希望,未來這座圓環可以比照高雄大港埔圓環,將外側的空間規劃為人行道及停車空間,用不同的形式存在,也讓路口的號誌、車流能夠更簡化、直觀。

『全力以赴,為台南打拼>在地事蹟:後甲圓環演變史』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