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土語言六政績
2025-02-20
今天是世界母語日,想跟大家談談前陣子台灣奪得12強金牌時,「台灣上勇」的用字爭議。
我記得當時的討論很多,包括從字義上解讀「尚」與「上」字的分別、應該尊重原作者等等。然而討論到最後,認為要使用「上」字的人,往往被貼上過於激進的標籤,甚至被當成來「蹭」棒球的人。
大家有在使用流行語「在啦幹 / 再啦幹」嗎?其實台灣人對於寫錯字這件事情算滿敏感的,也因此在糾正網友「在 / 再」不分的狀況下,衍伸出這樣的網路流行語。
同時我們可以想想,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寫錯字會被老師糾正,投稿寫錯字會被編輯修改,為什麼台文寫錯字,大家就能接受呢?
其實這件事情最大的悲哀,在於許多人不知道台語本身就有文字系統的存在。人們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,習慣逃避、抗拒。
許多人本身都是台語的使用者,然而因為不知道有文字,所以誤用。就算知道有,也沒有人教他怎麼使用。語言是一個文化的靈魂,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母語書寫,等於剪斷這個族群的舌頭。
這些都不是台灣人的錯,而是本土語言的學習,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消失太久。
「台灣上勇」這題剛好因為棒球的熱潮引起討論,但是如果我們有充足的母語教育環境,我們還會需要討論嗎?
我記得當時的討論很多,包括從字義上解讀「尚」與「上」字的分別、應該尊重原作者等等。然而討論到最後,認為要使用「上」字的人,往往被貼上過於激進的標籤,甚至被當成來「蹭」棒球的人。
大家有在使用流行語「在啦幹 / 再啦幹」嗎?其實台灣人對於寫錯字這件事情算滿敏感的,也因此在糾正網友「在 / 再」不分的狀況下,衍伸出這樣的網路流行語。
同時我們可以想想,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寫錯字會被老師糾正,投稿寫錯字會被編輯修改,為什麼台文寫錯字,大家就能接受呢?
其實這件事情最大的悲哀,在於許多人不知道台語本身就有文字系統的存在。人們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,習慣逃避、抗拒。
許多人本身都是台語的使用者,然而因為不知道有文字,所以誤用。就算知道有,也沒有人教他怎麼使用。語言是一個文化的靈魂,沒有辦法用自己的母語書寫,等於剪斷這個族群的舌頭。
這些都不是台灣人的錯,而是本土語言的學習,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消失太久。
「台灣上勇」這題剛好因為棒球的熱潮引起討論,但是如果我們有充足的母語教育環境,我們還會需要討論嗎?
